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听讲座。也许是因为讲座里有很多知识,也许是因为讲座是我得以接触高人、名人的途径,也许是因为讲座有助于我提高口才……总之,讲座能给我的人生带来很多积极影响。不过要问这些年对我人生影响最明显的讲座是哪个?那无疑是这个Ted演讲——《意想不到的解决海洋塑料垃圾的方法》。
在这个演讲中,我第1次听到了“塑料中和”的这个概念。这个新奇的词汇在一瞬间就给了我巨大的启发,那感觉就像《三月的狮子》里岛田开用棋艺让桐山零醍醐灌顶后,作者使用的台词“炸开他的脑袋”。从此,我会把生活中产生的塑料垃圾留存1段时间,然后作记录,再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群里,发布我这段时间制造的塑料废弃物的数量和重量——塑料足迹。

➡️曾为了中和我的足迹而捡来回收的瓶子
(鹦鹉螺斯基)
这件事看起来难在留存垃圾,简单在作记录。由于丢垃圾对于1个正常人来说已经不只是习惯了,都几乎成为本能了,留存意味着我要做出180度的大转变,而作记录无非就是数个数、称一称。不过我在实际操作中,虽不乏遗漏,但把垃圾留在身边这活竟做得相当自然,数数和记录却经常犯错,可见我是多么不正常!记得留学时,有个同学来自华东师大,那所学校英文名是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ta的导师调侃道:”你们中国有abnormal university吗?“我果然不是华东师大毕业的!

➡️ 三周年时的记录和发布
(鹦鹉螺斯基)
不过比起记录时粗心,因公开发布它而产生的压力是个更大的问题。我常常在想要吃零食和网购的时候犹豫不决。心里1个声音说:“你又要产生塑料垃圾了,还一直发布数据,劝别人减塑呢!”另1个声音说: “好没自由啊,不行,我要吃/买!”自从把足迹发微信后,我便一直在和心魔做斗争,最后我赢了,因为我请到了1个外援,ta叫“没钱”,“没钱”很好地督促了我控制塑料足迹!
因为粗心,我很多次记录、发布了不准确的数据;因为压力,我也好几次在“反弹消费”后不想公开;发了后叫好的人不少,叫座的,效仿我也记录塑料足迹的人我却只知道1个。所以我不下3次记着记着就不记了。
不过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次机会做特别的事呢?有多少个时机给别人带去有益的影响呢?
虽然有这么些小小的不愉快,这件事给我带来的乐趣还是远远多于烦恼,比如因它而发生的许多难忘的遇见。我去年常常和顺手捡跑团一起捡跑,而我第1次参加ta们的活动,是1场头脑风暴。那次,我向大家建议了开展记录塑料足迹的活动。在这个温暖的团体里,很多人也都是因为我在群里分享足迹和环保资讯而认识我、记住我的。而在作为喜茶和阿拉善的发言嘉宾宣传减塑时,我惊喜地遇到了校友,这可是跨越了欧亚大陆的巧遇啊!有1个远在新疆的陌生人看了我的公众号,让我为《发明与创新》杂志的小读者拟定了1份面向ta们的塑料足迹记录方案,ta对我说欢迎来新疆玩,新疆的美食可多了!正因为这些人、这些事,还有那2个问题,驱动了我一次次在“断点”后又选择了“续传”。

(鹦鹉螺斯基)
目前我正处于第n次“续传”中,距离那值得纪念的开始正好3年零1周,这次我要坚持得久一些。

(鹦鹉螺斯基)
最后,向大家分享我在记录1周年的时候有幸录制的1个vlog(我和这位up主的遇见就在那场头脑风暴中)和我正在使用的记录表——
vlog: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J411t79D
记录表:点此下载
如果您也开始记录塑料足迹了,欢迎和我交流!
本文内容若无特殊情况,均使用知识共享授权协议: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S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