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解说 · 2022/07/31 0

我们应如何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从海中银河说开去

(本文原作于2018年,此版对图片与参考文献作了调整)

1

1870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名作《海底两万里》问世,书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大约在晚间7点,鹦鹉螺号,半沉半浮着,在一片牛奶般的海洋中航行……”

1995年1月25日,一颗卫星在“非洲之角”附近的海域拍摄到了一池幽兰,延绵250多公里,漂浮在海面上。这场海上萤光秀又在随后的两个夜晚连续上演(卫星照片等更多信息可点击这里观看、了解)。

小说和照片相隔了125年,但它们叙述和记录的却是同一现象——海中银河(milky sea)。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学者们饶有兴致地将两者作了对比:

1. 和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我们也在1月27日观测到了这一现象。

2. 小说中写到船要穿过那片“银河”得航行40英里,而我们观测到的“银河”跨度超过100英里,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大小)。

3. 小说里,主角认为“银河”里微生物的数量无法数清,我们则对照片里的“银河”保守地估计了一下:大概有4×1023个细菌吧[1]

什么?微生物?细菌?是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那么,这么多细菌集中在一起发光是为了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是:这些细菌在吸引鱼类吃它们。它们可以在鱼类的肠道中觅食,所以当海洋中食物不足时,它们便聚集到一块儿,“众人堆柴”,发出明亮的光信号,对鱼儿们说“让我们到你们的碗里来吧!”[2]

原来,荧光是这些细菌的求吃“广告”。

2

说起荧光的运用,有一种昆虫是个中好手——萤火虫。

这种美丽的昆虫有着许多好听的名字:熠燿、夜照、流萤、宵烛——都和光有关。

光是它们爱情的关键。每到夏天,雄虫们就会提着“小灯”(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在林子里漫天飞舞,一闪一闪地发送讯号,不会飞的雌虫则关切地注视着空中,阅读一封封“光之情书”,一旦找到了意中人,便也开始一闪一闪地回应。不同物种的萤火虫闪光的明暗节奏、时长及其伴随的“舞姿”(飞行轨迹)都是不同的。所以虽然很多不同种的夜照会同时求偶,但同一物种总能相互辨认,“上错花轿嫁错郎”的事是不会发生的[3]

娇小美丽的萤火虫
(千库网/千图/企业商用授权)

值得注意的是,萤火虫的求偶信号只能在低光背景下被看到,现在城市的夜晚灯火通明,让它们的繁殖大受影响。无奈“撤退”到乡间山野的它们还受着栖息地破坏、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的威胁[3]

近年,各大城市开始开始流行赏萤。每到夏天,这项活动都格外热门,能给商家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每年它们都会遭到大规模的商业性抓捕,在繁殖季节从野外被带到城市,在主题展览或文化节上供人观赏。萤火虫在运输过程中的平均死亡率为22.52%[4],且在展览这种不自然的人工环境中,它们几乎不会繁殖[5]。这种为爱而灿烂的动物因自己的美丽而遭受了灭顶之灾。

3

赏萤与保护似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然而,一些人却勇敢地开始了探索。

据微信公众号“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2016年的推文《萤火虫保护和城市人的浪漫,能不能两不耽误?》:

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国第一位萤火虫博士付新华成立了国内首家萤火虫研究机构。2014年,该机构正式在湖北省民政厅注册,并更名为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守望萤火)。2015年,守望萤火与湖北咸宁市厦铺镇政府合作,建立起了面积22平方公里的 “大耒山生态保育园”,开展萤火虫的保护与复育工作。

为了让夜照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守望萤火的工作人员们不辞辛劳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首先,他们对流经大耒山所在的硚口村的一条河流进行了彻底的整治,把河道上下8公里累计了10余年的垃圾都清理了出来。接着,他们付出了诸多心血,教村民们不再喷洒农药。此外,付新华与他的硕士研究生刘全等人还在那里开展了两种本地萤火虫黄缘萤和武汉萤的人工繁育研究,以扩大当地的萤火虫种群。

下一步,他们打算探索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

付新华认为:将萤火虫抓到城市人的世界以供围观实属粗暴,其实城市人应该作为大自然的客人。要赏萤,请到被妥善保护、合理规划的萤火虫栖息地来。

“未来用电瓶车来运营,赏萤的话直接在车上,不下车去。也不干扰到里面的核心区。”

“一切就绪之后,预计硚口村游客承载量是每天500-800人左右。” 这位萤火虫博士已经做了很多规划。

在林地里飞舞的萤火虫(摄自泰国)
(Depositphotos/千图/企业商用授权)

“到了夏天,月亮不是很亮的时候,地上一层(萤火虫)。感觉天上的星星全部落在地上来了。”对于萤火虫在大耒山营造的自然美景,刘全赞不绝口。

哈勃望远镜下的“萤火”星空
(NASA’s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CC BY-NC 2.0
萤火流溢似繁星炫舞(非摄自大耒山)
(s58y/CC BY 2.0

2017年6月,他们又雄心勃勃地启动了新的计划:将已在武汉消失的武汉萤引回武汉东湖磨山,并在那里建设新的萤火虫保育园和环保、科普教育基地。

有一首歌叫《你永远不会独行》,付新华他们也有着志同道合的伙伴。早在2014年,广东萤火虫保育协会就与广州南湖游乐园合作,建立了内地首家萤火虫保育园和首家城市萤火虫公园,开展萤火虫的人工繁育、科普和生态旅游活动。2015年,他们又在清远连山县建立萤火虫保育试验基地,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着手,进行新的生态旅游尝试。无独有偶,城市荒野工作室也在上海展开了萤火虫复育研究。保护萤火虫的队伍正在渐渐壮大!

萤火虫的保育和生态旅游在台湾省及日本都有成功的先例,大陆的萤火虫保护者们对于他们的事业都踌躇满志。

我们无法以《海底两万里》中的方式畅游自然,但我们可以以亲善和谐的方式欣赏自然。


参考文献:
[1] BL Web: Milky Seas. https://gzcb.cc/A6iN7.
[2] Glow-in-the-dark milky seas of maritime lore really exist – satellite proves it. Big Think https://f6j.cn/2lJIEu.
[3] 张新华. 萤火虫的求偶信号. 大自然探索 48–53 (2007).
[4] 记者调查萤火虫贩卖之路:运输中死亡率高达75.8%(图). https://h6f6.cn/4G1TRC.
[5] “以动物的名义”叫停萤火虫文化节 我们拒绝这种残忍的浪漫_看天下_时政新闻_浙江在线. https://h6f6.cn/1cRY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