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是什么味道的?”
“‘C’味的!”
“哎呀!我知道鱼翅很贵重,但我问的不是“位置”的wèi,而是“味道”的wèi!”
“我知道,我说的正是鱼翅的味道,它是吸味的。”
鱼翅本没有味,在汤汁里浸得久了也就有了味。我基本上每次吃麻辣烫都要放几个油面筋,因为这种食材会吸取汤料的精华,尝起来格外鲜美。所以鱼翅之美,不过和油面筋之鲜同理尔。
鱼翅不仅本没有味,营养价值也不值一提。食物进了人体,都是要被分解的,无论怎样的碳水化合物几乎会在消化道里变回单糖,无论怎样的蛋白质几乎都会在消化道里变回氨基酸——就绝大多数食物而言,吃什么和你最后吸收到了什么营养,关系远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大。因为进了消化道,再别致的“楼房”最后也会被拆解成为数不多的几种“砖瓦”,这些“楼房”之所以不同,只是“砖瓦”的排列组合不同罢了。胶原蛋白(“鱼翅营养说”的重要“根据”)也好,角质蛋白也好,到了肠胃后,也不过是变成那几种“砖瓦”——氨基酸。就像纸张和木头区别很大,但1把火烧了之后,变成的灰烬和气体还有多少差距?鱼翅虽稀罕,它的“砖瓦”也根本不特别。说起来人体需要通过摄食获取的氨基酸有8种,有7种在各种荤食中都司空见惯,但还有1种叫赖氨酸,荤菜能提供的量微乎其微,鱼翅也不例外,唯有豆类是它的良好来源。所以说鱼翅大补只是伪科学罢了,豆腐里的蛋白质更有价值。
更严重的问题的是,鲨鱼在海洋食物链的最上层,海水中的各种污染物都会顺着食物链层层往上富集,作为顶级捕食者,鲨鱼富集到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动物世界里位列前茅。因此,鱼翅中重金属、有机氯过量不足为奇。难怪这种食材还有个别名——“水银鱼翅”。
食用鱼翅除了对自己弊大于利,对生态环境更是罪孽深重。很多鲨鱼已经被鱼翅产业逼到了灭绝的边缘,任何1个物种的消失对于大自然都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渔人捞上了鲨鱼,割下它的鳍,把它丢回海中。鲨鱼从下沉,到海底,直至死亡,先是剧烈地扭动身躯,想要游起来,即使再也感觉不到“手脚”了,可是扭动渐渐变缓,最后成了无力的颤抖——但这绝不是懦弱的屈服,而是为生命作最后的奋斗!
贪脸的食客,你利己了吗?贪利的商贩和厨师,赚钱开心了吗?你们不敬生态、不敬生命,又该当何罪呢?!

(Thomson200/Wikimedia Commons/Openverse/CC0 1.0)
本文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使用知识共享授权协议: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SA 4.0)